一眾網友認為毛哥在論壇中應該講講自己的建樹,例如他成功控告政府,過往的竊聽條例是違反人權及私隱。
毛哥可能覺得竊聽條例這些功績只是「細雞野」,實在不值一曬,和結束「一黨專政」相比,竊聽條例算是什麼?
佢在上一屆的選舉中,也是以「結束一黨專政」作口號,立場向來都是一致不變的。如果市民今天不再認同他的理念,硬要他向現實妥協,收埋自己一貫堅持的立場,走精面地利用竊聽條例等功績當選,相信他情願放棄做立法會議員。
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毛哥,好波(續)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日, 8月 31, 2008
1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8月30日星期六
毛哥,好波!
將近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日子,長毛的支持度仍然每況越下。他的朋友蕭若元也為此擔心,蕭在節目中指出何解要支持長毛再次入局,同時希望長毛能夠把握最後機會,在有線電視的論壇中,為自己過往的政績作宣傳。
以下是星期五的新界東立法會選舉論壇,也是投票前最後一次的電視直播新界東選舉論壇
長毛真係有 guts,他對自己的信念執著,不會為短期的利益改變自己,討好選民。所以他放棄以自己在過去四年政績作籌碼。在最後一分鐘為自己宣傳的時間中,重申一次自己的信念,「打倒共產黨、結束一黨專政。」
信念歸信念,現實歸現實。遊戲規則決定那類人當選,有信念並不代表可以超越這個遊戲規則的框架,市場最終會把遊戲規則中的失敗者踢走。
近日另一位參選人劉千石,為自己過去四年的零分成績表辯護,用「做實事」作為口號,詭辯說自己在背後做了很多事。和長毛不肯硬銷自己政績相比,真是相映成趣。如果日後的選舉結果是:劉千石好彩地當選,長毛不幸地出局,這樣更加突顯現在立法會選舉的荒謬性。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六, 8月 30, 2008
0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1月16日星期三
經濟日報變成為東方太陽嗎?
以下是自稱流氓經濟學家的Joe Chan在經濟日報2008年1月14日的一篇專欄:資源有限 言論自由不能無限
大家先看看,今晚筆者嘗試指出他的歪理
。。。。。。。。。。。。。。。。。。。。。。。。。。。。。。。。。。
這位身為經濟學老師的Joe Chan 的文章謬論處處,筆者無義務為他改文,所以不會逐點指出他的謬論,寫這篇網誌是以各自表述的形式正確地說出香港的實況,免讀者們受他的文章中錯誤的邏輯及訊息誤導。
。。。。。。。。。。。。。。。。。。。。。。。。。。。。。。。。。。
先看看裁判官對民間電台非法佔用大氣電波的判詞:
裁判官游德康在庭上指出,發牌條例是應該規管市民行為,以及讓他們知道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但現時條例的字眼含糊,亦太僵化,有關的電訊條例只是指引,並非真正的法例,加上現時處理發牌的廣管局成員,全部由行政長官委任,而發牌是由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決定,一旦申請失敗並沒有解釋任何原因。
裁判官又說:過去10多年並沒有成功申請的個案,顯示行政長官沒有運用酌情權,這是一個無限制的權力,令人憂心,故認為電訊條例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
憲法是在所有法例、條文、指引之上,一旦相關的法例被裁決違憲,過往跟據這些法例所定下的合約就即時作廢。由於裁判官判決了香港現時的電訊條例是違憲,所以過往跟據電訊條例獲得大氣電波使用權的機構都不能受到保障。現在三間合法的電台,商台、港台及新城,已不再合法擁有這些頻度的私有產權。在這法律真空期下,新城電台可以繼續使用FM102.8,民間電台同樣有權使用FM102.8。
香港的大氣電波如同土地一樣是屬於香港市民,不是屬於政府的,政府的角色只不過是代為管理。政府跟據香港法例所定下的方法,把這些資源分配給香港市民。例如《土地拍賣條例》,以公開拍賣的方式讓市民競投土地的使用權,成功投得該土地的市民就能受私有產權法的保障,土地使用條款亦清楚列出使用權的年期及到期後的安排等等。這也是經濟學常說清楚釐定私有產權助長經濟發展的概念。
為何會發生今次民間電台的事件呢?源於有兩位資名的時事評論員無法再在香港的大氣電波中開咪,並不是他們失去市場的價值不能吸引廣告商落廣告,所以失去開咪的機會。因而使一些民運人士質疑政府是否打壓異見人士,他們便從合法的途徑申辯民間電台,嘗試為香港的言論自由出一分力。但政府無理拒絕他們的申請,封殺了所有合法途徑讓異見人士發聲,他們才會出現公民抗命式的非法抗爭。
如果沒有這班不畏坐監,不怕用大量金錢打官司的民運人士堅持到底,我們也不會知道香港的電訊條例原來是違憲及政府可以利用電訊條例打壓香港的言論自由。但他們的血和汗換來不是尊重,反而是經濟日報這些走狗的恥笑。你們評一評理,筆者這啖氣能嚥得下嗎?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三, 1月 16, 2008
8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1月15日星期二
嗎啡針(續)
港大對上星期日的遊行人數是10000到12000人参加,就算沒有港大的統計數字,一條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已可以指出大會今次誇大了人數。
昨晚黃毓民在 myradio 的節目中說,在180位網友網聚中籌得七千多元,上星期日遊行中籌得七萬多元。
假如社民連死硬派民主支持者只佔民主支持者的20%,
遊行人數是 ((180 / 7000) * 70000)/20% = 9000 人
假如社民連死硬派民主支持者只佔民主支持者的15%,
遊行人數是 ((180 / 7000) * 70000)/15% = 12000 人
如果當日真的是大會所說的二萬二人次,
社民連死硬派民主支持者佔所有民主支持者的百分比是:((180 / 7000) * 70000)/ 22000 = 8%
從以上的數字,大會有冇誇大人數真是一目瞭然。當日走出來上街的遊行人士不是肯接受2017年有特首普選的溫和民主支持人士,換句說話,當中肯支持社民連這種激進民主派的百分比是比常數為高,不可能只得 8% 這麼少的。
這樣誇大遊行人數可以呃到阿爺嗎?可以幫助民主進程嗎?想來想去,這樣做唯一好處是為泛民打一枝嗎啡針,自我麻醉。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二, 1月 15, 2008
5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1月14日星期一
嗎啡針
嗎啡是一種麻醉鎮痛劑,在古時還未有現代的麻醉藥前,它是主要的麻醉藥,過量服用會成癮的。昨日有二萬二市民遊行就如同為泛民打一枝瑪啡針。
警方說當日有六千八遊行人次,大會所公佈的人數是二萬二,兩者的數字相差了三倍,是歷年之最。不知警方刻意佈細數,還是泛民死要面子,強說一個大於早前預期的人數呢?不在現場的筆者對誰是誰非實在無從稽考,但阿爺不會像筆者這麼無知的。
在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阿爺積極插手香港事務,在每一次香港有大型集會及遊行時,阿爺都會派人員搜集參與人物及在場人數。如果大會今次為了面子,不智地誇大了遊行人數,難道能把阿爺欺騙到嗎?泛民認為阿爺手上沒有客觀的遊行統計數字嗎?
就算二萬二是一個非常客觀的統計數字,這個遊行人數在阿爺心中算是什麼呢?前年尾的二十萬人爭取民主大遊行,阿爺都可以視若無睹。二萬二除了合乎泛民早前的預測外,給泛民有下台階,對阿爺的施政決策全無影響,對民主進程毫無幫助。
相反地,假如上日遊行數字只得幾千,其實這是不錯的結局。幾千的遊行人數向泛民表示出市民對他們的無能十分反感,要泛民痛定思痛。同時對泛民的打擊不會像今年區選般打斷泛民的任督二脈,重創泛民的第二梯隊。但今次大會強行說遊行人數是二萬二,剛好超過大會的預期。泛民日後繼續惟惟諾諾,就像給自己打一枝碼啡針,對泛民本身的病情會好轉嗎?(待續...)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一, 1月 14, 2008
3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1月13日星期日
選錯人
有很多人用台灣的陳水扁及美國的布殊,這兩個不稱職的總統來否定民主選舉這個普世價值。台灣及美國總統選舉明明是很公平的一人一票,為何會選出這兩位不能幹的總統呢?把國家的經濟推去更差的境況。這是否民主制度出錯了呢?筆者可以大聲堅定地講:這種說法是100%的謬誤!
未講解為何是謬誤前,先舉一舉例子。假如一名老闆需要請人,是否100%經他 interview 及接納的應徵者都是稱職的員工呢?如果是,又為何每年都會有很多不稱職的員工被炒魷呢?在談戀愛方面,是否所有人第一次拍拖就可以無風無浪直到結婚生仔呢?就算雙方結了婚,世上仍然有很多離婚的活生生例子。
靚仔可能比較容易找到女友,但不能代表他是一個好丈夫。同一道理,有魅力,好口才及有急智的參選人可能在民主選舉中勝出的機會會比較高,但以上三個優點是不能代表他是一名能幹的好領袖。人並不是神,由人決定的事往往會有出錯的機會,就算用民主這個制度選出來的領導人,也不能擔保他/她是好領袖。民主制度的好處是用最平宜成本,把不稱職的領袖踢落台。民進黨在領導台灣期間,多年來劣績斑斑,並且多次在選舉中欺騙選民,最後它所種下的惡果在昨日台灣的立委選舉中發芽了,人民用最文明的方法一人一票把民進黨轟下台。在無內戰,無鬥爭之下,台灣不需要付出罕貴的代價便能和平地把政權改變。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日, 1月 13, 2008
14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8年1月1日星期二
鋸箭法
李宗吾的《厚黑學》沒有柏揚的《醜陋的中國人》這麼出名,但仍然是學生年代必讀的課外書。《厚黑學》曾經在書中提到辦事的好方法「鋸箭法」,它可以用來形容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情況。
鋸箭法:有人中了箭,請外科醫生治療,醫生將箭幹鋸下就完事。問他為什麼不把箭頭取出?他說:那是內科的事,你去找內科好了。
任何有正常智商的香港人也知道,香港日後是否有真正的普選或真民主,是建基於中國有沒有民主,現今獨裁的中國領導人甚可能讓香港有真民主的一天呢?香港的政黨,無論是民建聯、自由黨、泛民及社民連都是用鋸箭法爭取香港的民主,只是鋸箭幹的深度不同而已。沒有一個黨敢於取出深深下陷在體內的獨裁箭頭,只是爭論甚樣把皮膚以外的箭幹鋸掉,這樣爭取民主,香港民生體制就像建基於浮沙上,隨時也會倒下來。
香港人,不要再浪費時間在香港政改爭論上,企定立場否決一切虛假的民主普選,反過來先爭取中國邁出民主的第一步。這才是真正做手術取出獨裁箭頭的唯一方法。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二, 1月 01, 2008
11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30日星期日
魔鬼在於細節
人大昨日決議2017年香港可以先實行特首普選,但說明候選人只可以得2-4個,它的背後含義是什麼呢?
香港政府為確保不違反人大的決議,如果提名委員會人數仍然保持現在的800人,提名門檻就需要由現在的100人,提高到日後大於160人,這樣就一定不會出現第五名候選人。
如果泛民反對提高提名人數,可以考慮胡漢清方案,候選人先被提名委員會互選,得最高票數的兩至四位候選人可以參加日後的特首直選。泛民的候選人也是需要獲得160名提名委員會的委員支持,才能確保當選,這也是是死路一條。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日, 12月 30, 2007
2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傳言成真,被摑了兩巴
喬曉陽對決議說明,節錄如下
第一,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香港社會普遍期望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能有所改進,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沒有通過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法案的情況下,依照香港基本法的上述規定,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作出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可以作為邁向普選的中間站,以利於向普選平穩過渡。因此,草案規定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的選舉,不能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立法會的選舉,不能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此前提下,可以作出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換句說話,今次泛民如再推翻由政府題出的 1213 特首及立法會的選舉辦法,2017 年的所謂特首普選都不可能落實,否且就違反以上循序漸進的邏輯。香港人給中共這樣侮辱,筆者建議泛民堅持到底,不作讓步,不要這個鳥籠式的民主,反而先爭取中國普選,才可以讓香港早日有真民主!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六, 12月 29, 2007
2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侮辱
讀畢關於明天人大會封殺2012年特首普選的報導,筆者精神上好像被別人摑了兩巴。有傳人大明天會指出2012年特首不能普選的原因是因為05年底泛民否決小修小補的選舉方案,如果2012年立即普選就違反了基本法的偱序漸進原則。
1984年開始,中英雙方為香港回歸制定基本法,這是中共有份參與的,魯平亦代表中共說0708年後香港人有權自己決定日後特首及立法會選舉的方法。但在04年時,中共自己打自己嘴巴,否決0708年雙普選的可能性,05年尾大遊行只是香港人要求中共遵守自己的承諾,讓香港人自己決定雙普選的時間表及路線圖。
如果明天人大倒過來說香港人否決0708年小修小補的選舉方案,窒礙香港選舉進程,筆者真是覺得中共大大力打了香港人一大把,明明是中共自己一手一腳窒礙香港選舉進程,強說成泛民或香港人的錯。
本來硬要接受這個中共能操控的鳥籠式民主,香港人已經感到十分侮辱。現在竟然還要做代罪羔羊,變成窒礙香港普選進程的兇手,這條氣真是不能下嚥。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28, 2007
7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從習近平的利益出發
香港普選問題不能無止境地一任推給下一任解決的,這樣只是不斷地累積香港市民的怨氣,對中央毫無好處的。問題是中央那時推行特首普選才是對他們最有利呢?筆者就從習近平的利益出發,推斷出在2017年舉行香港第一次特首普選便是最佳的決擇。讓筆者列出2017年的好處:
- 2012年時習近平剛上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他需要時間交接人事,內務,外交等事務,在2017年是他連任第二屆,一切事務相信已經上了軌道,這時才處理充滿變數的香港特首普選,當然會更有把握吧。
- 如果在2012年時,中央繼續欽點第四屆特首,在2017年才讓香港普選第五屆特首,第四屆的舊特首還可以爭取在第五屆連任。跟據往績,任何爭取連任的總統都會獲得親建制的保守選民支持的,這批選民往往不想政局有大變動,趨向投連任總統一票。中央便能更有把握操控第一次香港特首普選的結果。
- 內地持單程證移民來港的人數,在2017年時所累積的移民人數會比2012年多25%,成為合資格選民的新移民也同樣多25%。這批新選民相信趨向投親中人士一票的。
- 香港回顧後出世的嬰兒,在2017年已經是年滿二十歲,這是首批回顧後出世的合資格選民,他們都是受特區政府安排的愛國愛黨教育成長的新生代。中央主觀希望這批新生代大部份已被塗毒,趨向投親中人士一票。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21, 2007
0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人大常委會在29號時會公佈什麼呢?
人大常委會下周開會決定香港普選命運,29號便知結果。這做法當然違反基本法關於香港普選的原意,但權在中央手,他們便是「大哂」,香港市民只有無奈,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筆者從三方面考慮這問題,再推斷29號會有什麼結論:
從以上種種的跡象,相信人大在29號時,正式拍板容許2017年前先有特首普選的機會差不多是九成九,立法會普選問題就不會在今次會議提出任何解決方案。
特首
煲呔在競選時,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漏口風說了「玩鋪勁」的言論,這代表中央非常希望在煲呔任期內解決普選問題。不想每年五否決香港普選一次,把民主的話題永恆無止地繼續下去。
煲呔剛剛向人大提交關於香港普選建議書,中央無可能在事先沒有過目的。這篇建議書重點便是2017年前普選特首。
親中政黨
民建聯今年對香港普選的定調是先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普選因為較為複雜,未建議具體日期。如果中央容許2012年有特首普選,泛民便會搶走了爭取2012年普選的功勞。中央會否這樣益泛民嗎?
習近平
習近平上場後,第一單處理的重要事務便是港澳事務。盡快解決香港普選事宜已成為中央對港的政策,如果習近平在日後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任期內(2012年及2017年兩任),還是不肯讓香港開始普選,這是無承擔的表現,對他的形象有負面的影響。
近日有民調指出市民對香港政府及中央的信心度正在插水式下跌。如果29號還是否定香港任何普選,相信日後民調的結果還會再跌。習近平一上場便是這樣,會否被別人質疑他的辦事能力呢?
題外話,如果當真在2017年能夠舉行特首普選,97年香港回顧後出世的新生嬰兒,已經長大成人了,二十歲的他/她剛好有資格投香港神聖的第一票。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21, 2007
0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2012年和2017年有何分別?
2012年是習近平第一年成為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2017年是習近平第二屆連任為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無論在2012年或2017年推行香港特首普選,當政者都是現今處理港澳事務的大紅人習近平,正常來說,習近平在日後的任期內,一定需要面對香港普選的炙手山芋,為何還要這麼堅持否決2012年直選特首的可能性呢?筆者對此有一怪想法。
現今香港主要的人口增長是來自新移民的流入,每年有超過五萬五千名中國新移民成功申請單程證到港。每五年,香港便多了約30萬名中國新移民,約佔全港總人口4-5%,當中有約七成合乎資格作為選民,每五年約增加20萬名選民,佔三百萬投票人口6-7%。
換句說話,每5年就增加6-7%沒有經歷過殖民統治的新選民,他們已經習慣中共的獨裁統治。在2012年時,香港便累積約兩成這類的選民。過多 5 年,2017年時,這類的選民更高達兩成半。香港爭取真民主的聲音便會逐漸減弱,日後中共為香港度身定造的鳥籠式民主,它的變數也同樣減低,中共便能更有把握操控選舉結果。
伸延閱讀:
香港人口統計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三, 12月 19, 2007
3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
無民主便無民生?
陳太在會議堂上說:「「民主同民生是不能分割的,無民主,無公義,弱勢社群得不到照顧。」其實陳太這一句在邏輯上是錯誤的。港英政府年代並沒有民主,但的確有民生的。
很多人用1967年作為香港民生發展的轉淚點,因為香港在1967年出現六七暴動,港府認為暴動的發生是因為政府忽略工人權益,官民之間並沒有良好的溝通渠道。之後繼任的麥理浩港督大力推行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十年建屋計劃、發展新市鎮、興建地下鐵路、居者有其屋、九年免費教育及成立廉政公署等等。從香港這個例子,証明「無民主是可以有民生的」。
陳太當時應該這樣說:「民主是保障民生的最佳方法。」因為任何成熟民主的國家,為了選民手上的一票,一定積極地關注民生問題,所以「有民主,便有民生」。
相反,獨裁國家是「無民主就不能保障民生。」如果遇到一名好領導,他可能關注民生問題,例如港英時代的香港。但如果在位是一名不稱職的領袖,忽視民生問題,市民也無計可施,例如北韓。最慘的情況是國家內部爭權及發生內戰,不要說民生問題了,生命分分鐘也不能受到保障,例如緬甸。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一, 12月 10, 2007
8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
今朝黃永、潘小濤在《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節目中,對梁振英撐曾德成一事口誅筆伐。兩主持為了指出梁振英所說「有人將民主“拉到落”民生發展,是將民主的層意貶得太低太低」是錯誤,引用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作為反駁。三民主義是以民族、民權、民生作為要點,當中民權包括有選舉權。兩位主持用了不少時間討論三民主義,好像把三民主義看作可蘭經一樣,有最終解釋權。我覺得非常好笑,此民生不同彼民生呀
兩位主持可能不知三民主義中的民生是什麼,這個民生主義和陳太所說的民生真是差天共地。讓大家看看維基甚樣說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實行耕者有其田),二為節制資本(私人不能操縱國民生計)。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東抄西湊,自相矛盾,思想極度混亂的產物,更加沒有在歷史任何時期成功落實過。其實三民主義的地位和儒學一樣,現在只剩下歷史參考的價值,並沒有任何實質的用途。
....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思想,本具有濃烈的社會主義色彩,例如他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便提到「...民生主義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就是社會主義。所以我們對於共產主義,不但不能說是和民生主義相衝突,並且是一個好朋友,主張民生主義的人應該要細心去研究的。」「共產主義既是民生主義的好朋友,為什麼國民黨員要去反對共產黨員呢?這個原因,或者是由於共產黨員也有不明白共產主義為何物,而嘗有反對三民主義之言論,所以激成國民黨之反感。但是這種無知妄作的黨員,不得歸咎於全黨及其黨中之主義,只可說是他們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決不能夠以共產黨員個人不好的行為,便拿他們來做標準去反對共產黨。」但因國民黨政府遷台之後,力行反共產主義、反社會主義的國家政策,雖然打著是發揚、擁護三民主義的旗號,對其中左傾的部份,採取模糊帶過的方式,使民生主義真正的精神,反而更顯得模糊不清。
要反駁梁振英所說的廢話,只需指出他的邏輯謬誤便足夠。請兩位主持不要以三民主義作為最後對與錯的標準吧。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一, 12月 10, 2007
3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8日星期六
可笑的成熟民主!《完》
民主不是靈丸妙藥,它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它不能解決大部份社會出現的問題,也會有機會選出一名不稱職的領袖人。亦沒有數據指出,民主制度選出好領袖的機會比獨裁欽點出好領袖為高。就算跟隨曾仲榮所謂的"成熟"民主選舉,以政務及政治理念作為投票主要考慮因素,仍然不能確保能選到一名好領袖。
但當出現不稱職的領袖時,民主制度就能凸顯它的好處了。民主有清楚的規例讓選民用和平方法踢走不稱職的領袖,相比其他制度,社會付出的成本是最低的。在其他獨裁國家,要用戰爭暴力手段才能改朝換代,往往出現內戰,死傷無數,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
一個國家的民主進度是否成熟,和選民跟據什麼因素來決定投票取向是沒有太大關係的。真正的成熟民主是需要一個公開、公平及公正民主制度;有足夠條例保障民主選舉規則不能被獨裁領袖輕易修改;選民及候選人需要遵守民主選舉的規則,無論輸或贏,也要承認選舉的結果;最後是選民要有足夠的民主意識,懂得悍衛自己的民主權力。以上的條件才能使民主不會輕易地被推倒,國民能永恆地得到民主制度的保障。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六, 12月 08, 2007
10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2007年12月7日星期五
解讀曾鈺成《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的》下篇
讓筆者整理一下,文中所說的選舉,親中及泛民兩者的得票數字。
03年區議會選舉觀龍選區,親中得1805票,泛民得1869票。
07年區議會選舉觀龍選區,親中得2702票,泛民缺席。
07年立法會補選觀龍選區,親中得1901票,泛民得2128票。
在三次選舉中,親中得票都有1800票或以上,2003年的區選是在「七一大遊行」之後,政治形勢對親中極為不利,但仍然力保1800票。這批選民相信對親中陣型非常忠心,不會因一時的政治氣氛轉變,而改變自己的投票取向,這1800票便是我們時常說的「鐵票」。
在07年區議會選舉觀龍選區,親中額外多得 900 票。這些額外票在 03 年區議會選舉時,並沒有支持親中人士,但在 07 年區選又肯重投親中人士。代表這些票既不是親中的「鐵票」,又不是泛民的「鐵票」,可以稱為「遊離票」。他們跟據不同因素決定投票取向,這些因素可能會受政治形勢影響,也可能受參選人的政績影響等等。曾鈺成,請不要混淆視聽,不要硬說所有投親中候選人的票是「盲票」、「鐵票」,用此誤導讀者了,泛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只是曾鈺成一廂情願推斷泛民是這樣想的。
陳太這句「選民眼睛是雪亮的」放諸四海皆準,那一個政黨敢說不雪亮,就算私底下是這樣說,公開也不敢說的。無論是支持陳太或支持葉劉,任何選民眼睛也是雪亮的。「盲票」之說只是時常公開亂講說話的湯家驊的一己見解,既不代表公民黨,也不代表泛民,請不要以偏概全了。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0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解讀曾鈺成《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的》上篇
關於《可笑的成熟民主!》還未完結的,但要先解讀曾鈺成的網誌。
曾鈺成的辯才向來是公認的好,他其中一個技巧是替泛民改字眼,用一些負面字句來醜化泛民的形象。過往他曾把「民主派」說成「反對派」,就算民主黨多次手持証據指出,有九成政府提交的法案,民主黨是投支持票的。公民黨亦多次公開否認該黨以反對自居,他們是實事求事的。曾鈺成仍然用「反對派」來形容泛民。
泛民多年來都是用「鐵票」一詞,來形容民建聯在每次選舉中,得到非常穩固的選票量支持。但近日湯家驊發神經地把「鐵票」說成「盲票」,曾鈺成已經即時口誅筆伐,指出把「鐵票」說成盲目的選民是多麼的荒謬。他自己也在ATV時事節目中,清楚地解釋了何為「鐵票」。
但他在最新的一篇網誌《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的》中,把湯家驊關於「盲票」的睇法突然變成代表泛民的一貫睇法,完全抹殺泛民多年來只是用「鐵票」一詞的歷史事實。
「選民眼睛是雪亮的」是陳四萬的說話,「盲票」是湯家驊的說話,兩句分別由兩個不同的人說,兩者有不同的標準,請問曾鈺成何來雙重標準呢?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3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
鐵票之說
孫檳在自己的網誌"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的"引用曾鈺成的《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文章再次否定鐵票之說。
原本不想為此議題再和孫檳爭論,但看見他這麼頑固,實在忍不住氣。筆者無打算能用三言兩語說服孫檳,他仍然可以忽視小弟的留言,繼續尋找和他意見相同的文章支持自己。
筆者只是想指出他在文中一點錯誤之說,鐵票不是部分泛民份子的想法,是九成九泛民的想法。可能筆者見識少,到現今所看見有名有姓泛民人士,並沒有一個否定鐵票的根據。
不理客觀現實,盲目為自己想法護航,到最終是否自己呃自己呢?
當一名聰明人看到意見相左的論點時,是先假定對方意見是正確,再想辦法尋找對方意見不合理之處,來駁到對方的論點。並不是以主觀感覺行事!
孫檳,和筆者一同做一個測試吧,你先假定這篇網誌《立法會補選的檢討》是正確,再尋找他的謬誤,反駁這篇文章吧。筆者就用同一方法反駁曾鈺成的《所有選民眼睛都是雪亮》文章。孫檳,你肯試試嗎?
發佈者:
賭徒
於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2
留言
標籤: *香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