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政府入市買港交所系列」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政府入市買港交所系列」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為何今次政府入市是愚行

寫了四篇"政府入市買港交所系列"的 blog 文,還沒有詳細指出為何今次政府入市是愚行,因為上星期的報張已經廣泛報導及分析,小弟不必重覆報張中的論點,並且小弟只是經濟的門外漢,獻醜不如藏拙吧。但昨日有網友把全球的信貸危機和政府今次入市相比,小弟不得不寫文詳細說明一番。本篇只說為何今次政府入市是愚行,過往有很多分析員討論過全球信貸危機的問題,在yahoo或google找一找就很容易找到上萬篇的文章,或用 credit crunch找找,看看外國的更專業的分析也可以。

以下是小弟認為政府今次入市是愚行的原因:

  1. 在港交所成立幾十年歷史中,政府從未試過用策略性投資的原因大手買入單一股票。這是低透明度,不可預期的市場干預性行為,是投資者最害怕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行為,嚴重打擊他們的投資意慾,更嚇怕外國的資金本港。

  2. 在98年大鱷追擊港股時,政府大手買入是一籃子藍籌股票,並不是單一股票。之後嚇怕很多外國的資金來港投資,98年至00年期間,大市成交長期低迷,減少政府的印花稅收入,直到科網泡沫才使大市增加成交。政府沒有因上次的教訓不再入市干預市場,還要大手買入單一股票,小弟引用孫柏文的一句話"are you crazy?"

  3. 上次98年政府入市的理由非常清晰的,也引起不少市民非議。今次政府竟然用加強與國內金融市場融合為借口大手買入港交所,這樣下次可用確保供電穩定買入中電港燈,或再用確保輸港的活豬數量買入五豐行等等,這些虛無漂渺的借口我隨口都可以作一千幾百個買入不同的大藍籌或國企。

  4. 現在的法例原來只需財爺批准就不需經立法會討論,就可以私自動用市民的公帑買入單一股票,之後用一些虛無漂渺的借口就可以過骨。

  5. 因政府入市買入港交所需要人手操作,或多或少市場中有 insider 預先得到消息,這樣政府入市買入單一股票便造成極不公平的現象。例如身為價值投資者,查看年報計出港交所的內在價是多少,便在市場作出相對的投資決定。當政府入市買入港交所時,嚴重扭曲港交所股價走勢,政府更公開自己的買賣吸引更多市民追入港交所,使港交所在短短一個月升了一倍,變相把因價值分析層面看淡港交所的投資者的財富轉移給有內幕消息的好友身上。政府這些異常的行為是否需要向看淡港交所投資者的損失作出負責呢?

  6. 有很多衍生工具的提供者,並沒有預期政府今次異常買入單一股票的行為。在今次一役中,他們是損失是最慘重的,相信日後嚇怕不少想加入衍生工具這門生意的投資者,或束使現在投資銀行暫停衍生工具這門生意,嚴重打擊香港金融城市的形象。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政府內部的新遊戲規則

一間公司甚樣鼓勵員工發奮上向呢?當然要建立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獎罰制度,做得好有成績的就升職加薪,交不到功課就炒魷走人。這是最基本的管理學 ABC。但我們的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並不認識這些基礎道理的。

03年71五十萬人大遊行其中一位始作俑者便是剛由史旦福大學學成回來的葉劉淑儀,當日她是負責推銷廿三條的主要官員,因她的惡劣表現及不理會民意,使這個重大法案無法成功通過浪費公帑,及引發五十萬人遊行,最後她需要引疚辭職,這本來是非常合乎常理的結局。事實並不是如此了結,因為葉劉淑儀當日的堅定不移地跟從中央的指示,獲得中央的信任,當她回來後不但把過往的罪行全數洗盡,獲得親中的團體的重視,各大財團出錢出力支她自組智庫,最令人側目是近日民意擊敗一眾泛民當紅名人。她不但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獎賞,完全違反了獎罰分明的原則。

這個惡劣的先例促使曾俊華近日的愚行,民意、香港四大支柱或不干預市場的形象都並不重要的,可以作為高官替自己進升的跳板,最重要是先獲得阿爺的信任,得到信任後就自然有民意,有親中政黨支持,有財團科水,否且民意高如陳方安生也逃不過提早退休的命運。

這就是現今政府內部的新遊戲規則,可憐的香港剩餘價值還有幾多給他們散盡呢?

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曾俊華近日愚行的謎思

近日政府入市買港交所令全港或全球震驚!曾俊華更撲出來一人承擔眾人的指責,為何眼前的曾俊華和我過往所認識的曾俊華是兩回事呢?這類愚行是否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無錯,正是當年03年葉劉所做的事,中央強行要求香港短期內為廿三條立法,葉劉愚忠地依從上級指示,面對公眾指責強行通過廿三條這條惡法。最後雖然廿三條因群眾壓力胎死腹中,葉劉需要下台。但葉劉因而得到中央的信任,中央更為她安排重返政壇。

有先例可尋,曾俊華才會有樣學樣,當中央要求港府買入港交所確保日後在股東大會有決定性的投票權時,雖然曾俊華深知這種行為會使市場有強烈反彈,但還是愚忠地一字不漏執行中央的指示,並沒有向上級 say no。當面對公眾的指責時,就站出來一人承擔,希望如同葉劉一樣得到中央的信任,使他的事業更上一層樓。

這樣就合理地解釋為何現在的曾俊華和過往有這麼大的差別。

曾俊華為自己的仕途犧牲香港政府過往不干預市場的形像,葉劉當年為自己的仕途犧牲香港的言論自由。兩者誰人差些呢?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這就是逗近年薪幾百萬司長的表現!

蘋果日報 2007-09-13
財爺:研究與上交所換股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為港府增持港交所(388)權益解畫,指港府自2000年開始,便購入港交所權益,只是最近增持至5%以上,才須公開披露。他指出港府購入港交所的平均價,遠低於上周五入市逾150元的價格。他又表示,港府入股後,可以研究與上海交易所作股權置換等安排,惟這方面仍須待詳細研究,現先作好持股準備。

00年起已開始增持
曾俊華昨日出席一午餐會時重申,要加強與國內金融市場融合,需要從政府的策略政策層面合作,除了上述交易所股東之間的層次,其他層面例如在港推出人民幣產品、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金自由行等;此外可以在兩地交易所操作執行層面合作,例如推行A+H股兩地同步上市,兩地交易所資訊分享等。他不認同港府入股港交所存在利益衝突的講法,因其他國家亦存在持有當地交易所部份權益的做法。
另外,他關注國內食品價格飆升,及人民幣持續升值,影響本地通脹。


連我依這個經濟門外漢都第一時間想到發新股,香港年薪幾百萬的司長竟然要市場提點他才醒覺,天呀!

港府今次入市,把#388短短半個月內推高近一倍,使好幾位港交所高層直接得益,例如周文耀無本得來的港交所認股權証賬面已經值六億多元,政府這樣利益直接輸送,廉署是否需要跟進事件嗎?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高價搶港交所股票,港府實在太笨了

港 交 所 瘋 了 單 日 漲 $32 政 府 新 買 股 份   一 日 賺 5.6 億

香港政府從未做過股仔的莊家,不大明白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財技。其中一招便是批新股。香港法例和證券交易條例全是香港政府定的,批港交所新股相信在法例上不是難事。既然放棄港交所的獨立性,就利用資金直通車和港滬股市合併等等消息,港交所直接批五成新股畀中國政府,中國政府變成單一大股東,誰人敢出聲呢?

而家香港政府再次入市破壞不干預的大原則,財爺成為眾矢之的,這是否敗筆之舉呢?

鬍鬚曾,我過往非常欣賞你的,但你做財爺第一試已經不合格了,實在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