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六合彩是最搵笨的賭博

我的網名是賭徒,無理由寫了二百幾篇網誌,無一篇是討論的賭博的。今晚剛開完6800萬超級六合彩,就用今晚的派彩數字指出六合彩有幾咁搵笨。

今期六合彩有4,034萬元是多寶獎金,筆者用 excel 計出總派彩是$108,946,817。總派彩減去多寶獎金是$68,606,817。今期總投注額是 $135,128,960,竟然是只用了$68,606,817作為派彩用途,只得總投注額50.77%。

再翻查網上的獎金基金的分配比率,54%是獎金基金,為何今次只得50.77% 派彩呢?其實這個 54% 是需要減去部份預留給金多寶的。

一場賭局,派彩比率分分鐘會低於50%,為何每期還會有這麼多人參與呢?雖然六合彩是這麼搵笨,但筆者也是笨人,每年也會買幾次六合彩的,哈哈。

筆者這種笨行為在經濟學上是有解釋的。廿元投注額對筆者來說是十分小的金錢,失去了也不感到有損失,相反,如果獲得六合彩頭獎,這是一個能夠改變筆者一生的金額。在這個以小搏大的心理下,大部份人明知六合彩是一個十分搵笨的賭局,他們仍然樂於參與,希望有機會成為其中一期的幸運兒。

好辯

在報張上寫時事評論相信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每一件時事往往正反兩面各有理由,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也有不同的論點,只要寫評論的主筆知識夠廣,文筆夠好,每日寫一千幾百字社論,實在是簡單容易的事。他們寫出來的道理又不需要經各界或社會印證,寫得煽情一點,寫得誇張一點,引起讀者閱讀興趣,便能成功每日賺取稿費。

如果看見這些邏輯顛倒,謬誤處處或以偏概全的社評,筆者會有兩種做法。如果是東方太陽、大公商等親中報紙的社評,面對這些親中狗奴材,筆者提不起興趣好辯,不會浪費任何時間分析他們文章。如果這些社評出自蘋果 blog 友或其他 blogger 的網誌,大家立場相若,身為九流讀者的我才會寫一篇網誌互相指教。

其實筆者喜歡各自表術多些,世上有很多事無絕對的正確或錯誤,甚樣好辯也不能改觀對方的睇法。

還有,筆者十分喜歡重提某些人過往的「衰格野」,例如筆者早前重提 leona 老師在 03 年七一時在報張中的取態,因此激怒了 leona。他們都是成年人,當然要為自己一舉一行或過往的惡行負責。不想被別人唱,就不要做一些出賣良心的事吧。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

從習近平的利益出發

香港普選問題不能無止境地一任推給下一任解決的,這樣只是不斷地累積香港市民的怨氣,對中央毫無好處的。問題是中央那時推行特首普選才是對他們最有利呢?筆者就從習近平的利益出發,推斷出在2017年舉行香港第一次特首普選便是最佳的決擇。讓筆者列出2017年的好處:

  1. 2012年時習近平剛上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他需要時間交接人事,內務,外交等事務,在2017年是他連任第二屆,一切事務相信已經上了軌道,這時才處理充滿變數的香港特首普選,當然會更有把握吧。

  2. 如果在2012年時,中央繼續欽點第四屆特首,在2017年才讓香港普選第五屆特首,第四屆的舊特首還可以爭取在第五屆連任。跟據往績,任何爭取連任的總統都會獲得親建制的保守選民支持的,這批選民往往不想政局有大變動,趨向投連任總統一票。中央便能更有把握操控第一次香港特首普選的結果。

  3. 內地持單程證移民來港的人數,在2017年時所累積的移民人數會比2012年多25%,成為合資格選民的新移民也同樣多25%。這批新選民相信趨向投親中人士一票的。

  4. 香港回顧後出世的嬰兒,在2017年已經是年滿二十歲,這是首批回顧後出世的合資格選民,他們都是受特區政府安排的愛國愛黨教育成長的新生代。中央主觀希望這批新生代大部份已被塗毒,趨向投親中人士一票。

人大常委會在29號時會公佈什麼呢?

人大常委會下周開會決定香港普選命運,29號便知結果。這做法當然違反基本法關於香港普選的原意,但權在中央手,他們便是「大哂」,香港市民只有無奈,我們可以做什麼呢?

筆者從三方面考慮這問題,再推斷29號會有什麼結論:


特首
煲呔在競選時,不知有心還是無意,漏口風說了「玩鋪勁」的言論,這代表中央非常希望在煲呔任期內解決普選問題。不想每年五否決香港普選一次,把民主的話題永恆無止地繼續下去。

煲呔剛剛向人大提交關於香港普選建議書,中央無可能在事先沒有過目的。這篇建議書重點便是2017年前普選特首。

親中政黨
民建聯今年對香港普選的定調是先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普選因為較為複雜,未建議具體日期。如果中央容許2012年有特首普選,泛民便會搶走了爭取2012年普選的功勞。中央會否這樣益泛民嗎?

習近平
習近平上場後,第一單處理的重要事務便是港澳事務。盡快解決香港普選事宜已成為中央對港的政策,如果習近平在日後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的任期內(2012年及2017年兩任),還是不肯讓香港開始普選,這是無承擔的表現,對他的形象有負面的影響。

近日有民調指出市民對香港政府及中央的信心度正在插水式下跌。如果29號還是否定香港任何普選,相信日後民調的結果還會再跌。習近平一上場便是這樣,會否被別人質疑他的辦事能力呢?
從以上種種的跡象,相信人大在29號時,正式拍板容許2017年前先有特首普選的機會差不多是九成九,立法會普選問題就不會在今次會議提出任何解決方案。

題外話,如果當真在2017年能夠舉行特首普選,97年香港回顧後出世的新生嬰兒,已經長大成人了,二十歲的他/她剛好有資格投香港神聖的第一票。

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回覆某位讀者的來信

有位網友來信說喜歡看我的分析評論文章,實在太過獎了。事實上,我也是很喜歡看她的舒情文章呢。

其實筆者真是一名語文白癡。小孩時因大病不能上幼稚園,上學第一天便是小學一年級。數學及理科等科目,筆者好快便能追回這三年空白幼稚園的進度。但是唯獨是語文,這是筆者最差勁的科目,由小學到中學,中英文科的默書及測驗都是時常見紅。最後中英文科目僅僅能在會考時拿取合格的成積,其他理科拿取AABB就好彩地進入了大學。

事實上我的文章是很不暢順的,我往往把事件分成一個一個論點,再找它們有否前後矛盾,中間有沒有謬誤,將自己的睇法加加埋埋,邏輯上行得通便便成為一篇網誌。其實很像一些理科的 formula 或數學上的 equation。這是我由中學到大學所善長的功課。

如果要我寫一篇洋洋幾千的舒情文章,這使我重返中學時的痛苦回憶了。呵呵

改名(續)

看罷小妮的改名網誌,筆者有另一想法。

在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中華民國行政院隨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四十年後的今日,台灣政局變天,現在台灣教育部強行把中正紀念堂的「 大中至正 」 牌匾改為「 自由廣場 」, 中正紀念堂則改名為「民主紀念堂」。

這一座紀念堂原本目的是為了紀念一名獨裁者蔣介石所以興建而成。現在台灣市民已經脫離老蔣時代的獨裁恐佈統治,他們有自由意志決定自己的命運。如果他們認為不值得再用公帑為獨裁者紀念堂作出維修及管理,合理的做法就是拆掉它或改建為一些有用的建築物,例如學校、醫院等等。

為什麼要強行把它改為什麼「 自由廣場 」或「民主紀念堂」呢?請問獨裁者蔣介石曾經為民主自由做過什麼?他的人為災難就有一籮籮,228事件、花園口缺堤、長春圍城、戰後中國經濟大失調,發動國共內戰等等等等,過千萬名中國平民為他一人的錯誤而亡。請不要把民主自由之名和他扯上任何關係了。

其實這種改名行為在各國歷史中也曾出現的。例如俄羅斯聖彼得堡,他的名字在過去200年來是經過多次更改的,最後把這些獨裁者的惡名洗去,回復聖彼得堡的原名。以下是維基的節錄:

聖彼得堡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2012年和2017年有何分別?

2012年是習近平第一年成為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2017年是習近平第二屆連任為中國最高國家領導人。無論在2012年或2017年推行香港特首普選,當政者都是現今處理港澳事務的大紅人習近平,正常來說,習近平在日後的任期內,一定需要面對香港普選的炙手山芋,為何還要這麼堅持否決2012年直選特首的可能性呢?筆者對此有一怪想法。

現今香港主要的人口增長是來自新移民的流入,每年有超過五萬五千名中國新移民成功申請單程證到港。每五年,香港便多了約30萬名中國新移民,約佔全港總人口4-5%,當中有約七成合乎資格作為選民,每
年約增加20萬名選民,佔三百萬投票人口6-7%。

換句說話,每5年就增加6-7%沒有經歷過殖民統治的新選民,他們已經習慣中共的獨裁統治。在2012年時,香港便累積約兩成這類的選民。過多 5 年,2017年時,這類的選民更高達兩成半。香港爭取真民主的聲音便會逐漸減弱,日後中共為香港度身定造的鳥籠式民主,它的變數也同樣減低,中共便能更有把握操控選舉結果。


伸延閱讀:
香港人口統計

2007年12月18日星期二

鱷魚淚

網友小貝友人冠上喊包之名,看來她對這個別名有少少抗拒。哈哈

她實在不必對此太過介懷的,嬰兒一出世便懂得喊,流淚本來是最自然不過的行為。但當年紀逐漸長大後,人們漸漸地不懂得流淚,尤其是男性,例如筆者在父親去世時,也無法流出眼淚,已忘記甚樣喊,也忘記喊的感覺,這其實是很可悲的事。現在小貝仍然保留這個人體的功能,實在是應該感到安慰才對,不應有羞澀的感覺。

如果小貝是一條小灣鱷,鱷魚流眼淚根本是生理需要,牠們在進食時的確需要流出眼淚,目的是為了排出身體內過多的鹽份而已。如果小貝不再流淚時,就應該快快請獸醫來替牠檢查一翻。

流淚並不是每一種動物都擁有的功能,我們人類得天獨厚,經過數萬年的進化後仍能保留流淚的身體功能,實在要好好珍惜吧。無論目的是為了排出身體內過多的鹽份,還是滋潤眼球,或是舒緩情緒。看來多些流淚對生理或心理都是健康的。

2007年12月17日星期一

電影譯名

看罷《從風雨而飛》的"翻譯的文化",發覺部份網友認為外語片的譯名需要保留原名的含意,他們對此十分執著。筆者就持有不同的睇法。

一套商業電影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當然是大收旺場,大賺特賺。這套商業電影能否成功,本身套戲的質數佔最重要的比重,同時也需要配合適當的包裝才能吸引觀眾入場觀看的。叫好不叫座的電影真是比比皆是,例如上年有套叫「遇人不熟」,筆者認為是06年最好看的電影,但這套戲的收場便是只有口碑,沒有票房。所以成功的商業電影還需要發廣告、明星卡士、製造新聞話題,和改一個合適的
戲名等等。

是否原汁原味把外語片的戲名翻譯為中文便能對票房有所幫助嗎?答案當然是否定。

例如近期大熱的恐佈片「恐懼鬥室」,英文片名是「Saw」,正確中文翻譯片名為「鋸」。你們覺得「恐懼鬥室」能給觀眾驚嚇的電影形像,還是原汁原味的「鋸」會好些呢?

翻譯電影名字除了要顧及電影的內容外,還需留意當地的文化。大家來看看中港台三地的不同電影譯名吧。


The Lord of the Ring: Two Towers
台灣片名:魔戒二 ─── 雙城奇謀
香港片名:魔戒二 ─── 雙城奇謀
大陸譯名:指环王 ─── 双塔奇谋

007: Die another day
台灣片名:007─誰與爭鋒
香港片名:007─不日殺機
大陸譯名:007系列之:择日而亡/谁与争锋

Catch me if you can
台灣片名:神鬼交鋒
香港譯名:捉智雙雄
大陸譯名:逍遥法外

Finding Nemo
台灣片名:海底奇兵
香港譯名:海底奇兵
大陸譯名:海底总动员

The passion of christ
台灣片名:耶穌受難記
香港譯名:受難曲
大陸譯名:耶稣受难记

The Day After Tomorrow
香港譯名:明日之後
大陸譯名:後天

香港譯名:多啦a夢/叮噹
大陸譯名:萬能機器貓

看《投名狀》前,大家先了解原著《刺馬案》的因由

隨著電影《投名狀》的上映,該片的情節基礎、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張汶祥刺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馬”號稱“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兇手當場被捉,動機卻迷霧重重,迄今難有定論。《投名狀》表現的為兄復仇及政治陰謀,不過是歷史上眾多猜測中的兩個版本。本文詳述“刺馬案”前後經過,您不妨當一回福爾摩斯,看看能否破解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點行刺動機,漏洞百齣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僅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在箭場參加完閱射後步行回官署,剛走到官署後院門口,突然從人群中閃出一人,一邊口呼冤枉,一邊拔出匕首,刺入馬新貽的右肋。冷兵器時代的刺殺行動技術含量要求非常高,荊軻刺秦王儘管挖空心思最終還是一去不復返。可是,就在檢閱完軍隊回家的路上,在成群的親兵隨從護衛下,堂堂的兩江總督竟被一個大街上竄出來的刺客刺中了,而且刺得非常到位,馬新貽第二天就斃命了。怪不得慈禧太后接到奏報後吃驚地表示:“馬新貽此事豈不甚奇?”

更奇的還是刺客的供詞。據刺客供稱,他叫張汶祥,46歲,河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寧波販賣氈帽,當過四年太平軍,其間救過一個叫時金彪的清軍俘虜。後來看到太平軍勢力不支,與時金彪趁機逃出,輾轉回到寧波,與南田海盜團夥往來親密。他交代的殺人動機有三點:一是他回到寧波後發現自己的老婆和錢財被一個叫吳炳燮的霸佔了,於是找到時任浙江巡撫的馬新貽攔轎喊冤,馬未受理。他只好到寧波府告狀,雖然要回了妻子,但是錢沒有追回來,氣急之下,逼老婆吞煙自盡,馬應該對他的不幸負責;二是他的很多海盜朋友被馬巡撫捕殺,海盜們說他最講義氣,應該殺馬新貽為朋友報仇,同時也泄私憤;三是他私自開的“小押”(重利盤剝的典當行)生意被馬巡撫明令禁止,絕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對馬的憤恨。新仇舊恨加在一起終於使張汶祥動了殺心,一路跟隨馬新貽從浙江到了福建、江蘇,兩年之後終於找到機會將其刺殺。

這份供詞漏洞百齣,卻是官方認可的定讞,白紙黑字,簽字畫押,尚存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民間流傳的說法:為兄弟復仇?為國家鋤姦?

張汶祥刺馬不惜性命處心積慮兩年,就出於這麼簡單的動機?顯然不能服眾。因此從馬新貽被刺起,關於張汶祥的殺人動機就有很多種說法。

《清稗類抄》就蒐羅了另外兩種:一說馬新貽在合肥辦團練曾被捻軍頭目張汶祥俘虜,張久欲投清,就放了馬新貽,並連同其友曹二虎、石錦標與馬結為異姓兄弟。後馬新貽編選張汶祥的降軍為山字營,並屢立戰功,很快就升遷到了安徽布政使,對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卻逐漸冷淡。這時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來同住,馬見曹妻美貌,不僅設法騙姦,還誣陷曹二虎“通捻”將其捕殺。張汶祥為替二虎報仇,將馬刺殺。

另一種說法是,張汶祥最初與一個叫徐弁的同是太平軍李世賢部戰士。李世賢兵敗後,徐投奔馬新貽,成了馬的親兵,張汶祥則到寧波開小押店為生。一次,張到杭州訪徐,徐密告他說馬新貽正私通甘肅回王準備反清(馬新貽是回民),回王軍隊不日將南下,江浙一帶由馬負責征討。張汶祥當場怒罵:“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後又因馬新貽下令取締非法營業的小押店,張汶祥生計被斷,出於國仇私憤刺殺了馬新貽。

-“督撫不和”之說在審案過程中得到了官方討論

《清稗類抄》成書距刺馬案未久,可見這些說法產生很早,但都只在民間流傳,而馬死於“督撫不和”的說法卻得到了官方討論,此說是案件審理過程中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正式提出的。

當時江蘇巡撫丁日昌之子丁惠衡犯了案子,歸馬新貽查辦。王家璧認為丁向馬“請托不行,致有此變”。他還說這個傳聞流傳很廣,而且傳播得很遠。丁日昌“本係矯飾傾險小人”,江南官員那麼多,大家偏偏懷疑他,未必是空穴來風。清廷向來鼓勵官員“風聞言事”,王家璧此舉也是人臣本分。但他的奏折當時就遭到了主審官鄭敦謹的否定,鄭認為丁惠衡的案子始終都是丁日昌大義滅親,自行奏辦,不會向馬請托,當然也不會有懷恨殺人的事。事實的確如此,況且丁惠衡當時尚未投案,未經審理,更沒有被殺頭,丁日昌恐怕不至於因為走後門不成就動了殺心。

此外,章士釗認為:“夫文祥,官文書明明宣稱洪秀全余黨,粵捻兩通,而其報仇遠因,則在南田圍剿一役。”章先生所說的南田洪秀全余黨,在張汶祥的供詞中是海盜,與太平軍毫無干係。這很可能是章先生把張汶祥參加太平軍的經歷與海盜混淆了。說張汶祥為太平軍報仇,可能性似乎不大。

-湘軍集團是元兇的說法缺乏紮實的證據

馬新貽死於湘軍集團策劃的政治謀殺案的說法起源也比較早,其中論述最全的是高尚舉的《刺馬案探隱》。他認為,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的湘軍實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於是慈禧把曾國藩調離兩江總督的位子,派馬新貽擔任,以牽制湘軍勢力。另外,馬還肩負著調查太平天國財寶去向的慈禧密令。馬的到任觸動了湘軍集團的利益,所以湘軍指使張汶祥刺殺了馬新貽。

隨著電影《投名狀》的上映,高先生觀點多次出現于報刊網路,被認為最接近真實。但是仔細閱讀完高先生的著作後,很容易就會發現他的說法難以讓人信服。如作者說湘軍將領曾給張汶祥立碑。這是一條關鍵證據,可是出處在哪呢?不註明資料來源是史書大忌。而高先生的著作還有另一大硬傷,那就是小說化。如寫欽差張之萬等三位主審官慾將案件拖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人商議的具體情節、對話、各自表情動作,作者描繪得栩栩如生,如同親見,這顯然是一本歷史考證著作不應該有的。而細究之下,這些情節描寫竟然出自高陽的《慈禧大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兩相對照,就可知此言不虛。這就非常難以置信了,高陽先生雖然深諳清史,但是其最成功處在於小說,小說中真真假假,怎麼可以拿來做史料看呢?

此外高先生雖然指出了馬新貽死於湘軍主使的一些蛛絲馬跡,但並沒有給出任何確鑿證據,作者提出的一些理由也多經不起推敲。如慈禧密令馬新貽調查太平天國金銀的下落以及馬新貽上任前對兄長表示自己凶多吉少,這兩條關鍵證據,據作者所說,是得之於馬新貽後人,這就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所以馬新貽死於湘軍的說法,儘管存在這樣的可能,但還缺乏紮實的證據。

-此案牽扯麵太廣,傳奇因素眾多,真相已被淹沒

曾國藩的幕僚薛福成曾在日記中說:“或謂必有指使之人,或有以帷薄事疑馬公者。蓋謂汶祥奮不顧死,非深仇不至此也。”

張汶祥究竟受何人指使?是湘軍、太平軍還是海盜?如說因帷薄事(男女歡合之事)被殺,似乎又陷入了“漁色負友說”,此說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呢?張汶祥的供詞是官方捏造的嗎?為什麼供詞中張會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如果張與馬並不認識,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張對馬懷有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張與馬相識,馬的遺折為什麼說自己是被“不識姓名之人”所刺?刑部尚書鄭敦謹審完案後未及回京復命就在途中上書以病乞罷,而他14年後才亡故。是因為未審出真相,羞于做官嗎?一切都是未解之謎。

總督被刺殺本來就罕見,何況又糾結著湘軍、太平軍、捻軍海盜,甚至傳教士等眾多集團,牽扯到慈禧、曾國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著反清、報仇、奪妻等諸多傳奇元素,怪不得說法蜂起、真相難求。也許正因為太受關注,世人給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將真相淹沒了。

○“刺馬案”剛發生不久就被改編成了戲文,被京劇、文明戲等各種藝術形式編演。1949年“刺馬”故事被搬上銀幕,此後在香港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其中最有名的版本是張徹1973年導演的《刺馬》。而最新版本是陳可辛的《投名狀》。

○《投名狀》中有一個情節是太平軍蘇州守將變相自殺,死於劉德華扮演的清廷將領之手,這純屬虛構。事實上,淮軍攻破蘇州時太平軍的將領是慕王譚紹光。他16歲參加太平軍,後隸屬忠王李秀成,勇敢善戰。在蘇州保衛戰中,他在議事過程中被太平天國內部的叛徒刺殺。

http://big5.ce.cn/xwzx/xwrwzhk/peoplemore/200712/17/t20071217_13942207.shtml

2007年12月16日星期日

真理越辯越明

身為學者,真理並不是辯出來的,任何天馬行空的概念,是要經過細心的實驗考証,才能變成真理,才能變成科學理論。

身為政客,每一張選票便是真理。無議席,無權力,無知名度,根本無電台會播你說什麼,無人會理你辯什麼。

身為員工,你的老板每一句說話便是真理,無論是否前後矛盾,make your boss feel good才是永恆的真理。

身為老板,顧客及市場便是真理。賺不到錢時,無人會可憐你的。

身為名嘴,「真理越辯越明」才是真理,沒有辯論就沒有收聽率,就沒有收入。

後話,把「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發揚光大的黃毓民,都分不清身為員工時,真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