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 11 月 24 日蘋果日報高明輝專欄的《淺談錢錢錢》說:
最近得知香港歷史博物館即將展出中國鈔票。最大面額的一張是國民黨政府年代、由新疆省銀行發行的六十億元鈔票,面額隨時比冥通銀行發行的還要大,但該六十億元只可買到七十粒米。足見當時濫發鈔票的瘋狂程度,社會陷入惡性通貨膨脹,結果嚴重損害購買力,國民的財富被大幅蒸發。這種不受控制的通貨膨脹,在經濟學上這稱之為惡性通貨膨脹。小弟在網上找了一個實際例子指出當時通貨膨脹的嚴重性:在1937年至1949年短短十數年間,貨幣實際購買力大幅扁值,100 元法幣1937年可以買2頭黃牛,到抗日戰爭結束後的1945年只能買2 個雞蛋,1946年只能買1/6塊固本肥皂,1947年只可買1只煤球,1948年8月19日只能買0.002416兩大米(每斤16兩),1949年5月只能買1粒米的千分之2.45。
造成物價瘋狂上漲的原因是政府無限制地亂印銀紙,使貨幣實值持續下跌,以下圖表列出中央銀行貨幣發行總量持續急升。
1935年起 | 由國民政府發行法幣 |
1937年 | 總發行量不超過14億元法幣 |
1940年起 | 取消無限制外匯買賣 |
1945年8月15日 | 發行總額5569億元法幣 |
1948年8月 | 發行總額604兆元法幣 |
1948年8月19日 | 開始使用金圓券 |
1948年09月底 | 發行總額12億元金圓券 |
1948年11月9日 | 發行總額19億元金圓券 |
1948年12月底 | 發行總額81億元金圓券 |
1949年04月 | 發行總額5萬億元金圓券 |
1949年06月 | 發行總額130萬億元金圓券 |
以下是楊格《中國的戰時財政與通貨膨脹,1937年-1945年》的數字:
年份 | 通貨膨脹 |
1938年 | 49% |
1939年 | 83% |
1940年 | 124% |
1941年 | 173% |
1942年 | 235% |
1943年 | 245% |
1944年 | 231% |
1945年1-8月 | 251% |
中國在1947年時所發行的法幣最高面額為5萬元,到了1948年中已到了1億8千萬,1948年政府實施貨幣政策改革,用新發行的金圓券取代原有流通的法幣,以一元金圓券折法幣300萬元,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金圓券的發行面額就增至1千萬,甚至在地區性的新疆省銀行曾在1949年發行面額達60億。各地紛紛拒用金圓券,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政府於是使用銀本位幣制,發行銀元券。
伸延閱讀:
http://www.xingzhi.org/finance/futures/3397.html
3 則留言:
故此袁大頭還繼續流通
我家中還有幾個袁大頭,由於是用銀製造,有些已經變灰了
我曾經在網上看過有關宋代政權濫發鈔票的文章和數字,可惜條LINK不見了,找到再和你分享。
KMF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