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9日星期二

Art of Lying 16: 李德裕斷冤獄


過往Art of Lying 的文章都是說講大話的成功例子,今次說說一班笨蛋為了私利亂講大話的故事。

唐朝李德裕是牛李黨爭中李黨的領袖,後被牛黨人物貶謫為西川節度使,其間擊潰吐蕃,收復疆土。後來受到唐武宗的信任,被任命為宰相。因辦事專斷,受到不少朝臣的怨恨。武宗死後,846年被剛即位的唐宣宗撤職,流放到海南一帶去,並被貶為崖州司戶參軍。

在唐敬宗時期,李德裕曾智破甘露寺的主持僧貪污事件。以下是在《警聲雜誌月刊》記載的李德裕斷冤獄故事:



唐敬宗時,李德裕任浙西觀察使,駐鎮浙右,其所屬鎮江的甘露寺,風景優美,寺產亦富,為當時名剎。其交代時,前任數主持僧控訴後任主持僧某吞沒了鉅金若干兩,訟之於官。
當時直接管轄甘露寺的地方官吏,調集前後任主持偵詢,前任各主持僧力陳過去交下時,都是帳薄有記載,實際有存金,且最近這次交代,是夜間辦理的。當時點交清楚,分毫不差,等到天明,不見此金,實為新任主持僧所吞沒。且舉出不少寺僧指證其事,言之鑿鑿,雖新任住持僧一再呼冤屈,仍然無法提出有力反證,終至服罪定刑。
此案送至李德裕前定判時,德裕一向機警細心,覺得如此鉅金必有出處,另行覆審,新任主持僧仍稱此項金兩早已用去,積年以來空交冊簿,已成常例,乃以本已一人勢孤力單,他僧藉此陷誣排擠,以致有此不白之冤。但眾仍然指證前事,又似確鑿。
李德裕覺得此事不難偵訊,立刻將幾位前任主持僧和另外的幾位金兩保管者傳召了來,分別的各自禁閉在一處,使其彼此不能相見串供,各給黃泥一大塊,要他們將歷次傳交無誤而這次被新任主持僧吞沒的金兩,依其形狀數量,分別用黃泥模仿著捏製出來,以為憑證,各僧實際未見此金,有的根本模捏不成,有的隨意模捏,彼此的形狀數量全不一樣,最後只得承認是夥同誣控新主持僧是實,李德裕依律判刑,誣陷人者無不服罪,而平了新主持僧的不白之冤。


當一大班共犯一同做案時,往往留下不少線索,事件便會破綻處處,因為每個共犯都是為自己最大利益謀福謀利,最後大家便會說出不同版本的大話,這樣就無法把真相掩飾下去了。現今世界中,真正成功的貪污事件只會涉及一至兩名共犯,因為參與人數越少,所考慮的變數也同樣減少,他們便可以輕易地隱瞞這些貪污事件。當涉及人數一多,被別人揭發的機會便會大幅增加,沒有人會願意參與這麼大冒險的犯法勾當。

伸延閱讀:
李德裕斷冤獄/ ‧石‧
維基百科 李德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