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無計劃入戲院觀看色戒,因為訪問中這幾句,使我改變主意。
我看了不少中國近代史,所有形象及環境都是靠腦海自己想像出來的,難得今次有大導演費心思把二戰時的舊上海還原,這幾十塊入場費絕對是值得付出的。
如此濃烈的「色」,如此肅殺的「戒」
龍應台 2007.09.25
「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李安說。
我問的是,「色戒」裡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來的。他說,他的研究團隊下了很深
的工夫,而上海製片廠也大手筆地重現了上海老街。
搶救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
「建築材料呢?」「也是真的。」
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但是再追一句:「可是,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真的嗎?」
「一棵一棵種下去的。」李安說。
他提醒我,第二次再看時,注意看易先生辦公室裡那張桌子。民國時代的桌子,他
找了很久,因為大陸已經沒有這樣的東西。桌上所有的文具,包括一只杯子,都費
了很大的工夫尋找。
「你有沒有注意到易先生辦公桌後側有一個很大的雕像?」
啊?沒有。
「是鍾馗。搞特務的都會放個鍾馗在辦公室裡。」
李安並非只是在忠實於張愛玲的原著,他是在設法忠實於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易
先生進出的門禁森嚴的後巷,還真的就是當年七十六號特務頭子之一李士群的住宅
後巷。
香港又怎麼拍的?香港的老街根本拆光了,大學生坐電車那些看起來像中環德輔道
的鏡頭,怎麼來的?
「那是檳城和怡保。那裡的街屋和老香港一樣,但是保留得很完整,只是馬來西亞
的屋頂是斜的,所以要作些電腦處理。」
戲裡戲外人生層層交織
「那電車怎麼來的?」
「特別做的,真的電車。」
學生演戲的部分,是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裡頭拍的。一九一○年代的建築,立在山
頭,仍舊風姿綽約。拍學生演戲的那一段,李安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影片裡
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台北國立藝專第一次演話劇時所經歷的:大學禮堂的舞台,
純真年輕的學生,從演戲裡頭發揮自己又找到自己的奇異經驗,演完以後大夥興奮
地去吃宵夜,空空的街上下著小雨…
李安在敘述,我看著他的眼睛,很大的眼睛,溫煦、誠懇,但是很深刻。這裡有好
幾層的人生和故事交叉重疊了:二十歲的李安和二十歲的王佳芝、鄺裕民,過去的
年輕演員李安和現在的年輕演員湯唯。從前和此刻,戲裡和戲外,劇本和人生,層
層交織。
在尋找易先生的辦公桌時,浮現在李安腦裡的是「小時候爸爸會用的那種桌子。」
「色戒」在尋找的,是爸爸的時代會看的電影,會哼的歌,會穿的衣服,會擺在書
架上的書,還有民國的口音。一口京腔普通話的湯唯得上課改學南方的國語。梁朝
偉、王力宏、湯唯上了三個月的課,要讀「未央歌」、「藍與黑」,要看尤敏主演
的「星星月亮太陽」,要聽當時的流行音樂,要讀戴笠和胡蘭成的傳記和作品,要
熟悉張愛玲作品裡的每一個字,要進入一個有縱深的、完整的歷史情境。
現在若不拍就會永遠沉沒
很深地「浸泡」在那個歷史情境裡,李安說,拍到後來,幾乎有點被「附身」的感
覺。「是張愛玲的作品找我,不是我找它。這段歷史,就是要被留下來。」
「可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距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似乎說得口都乾了,他喝了
一口茶,繼續,「我們這一代還知道一點點,我們這一代不拍這電影,將來,就永
遠不可能了。」
我看著李安。這是香港中環的四季酒店,接近晚上十一點,我突然發現了「色戒」
是什麼。
它是李安個人的「搶救歷史」行動。也許是張愛玲小說裡人性的矛盾吸引了他,也
許是張愛玲離經叛道的價值觀觸動了他,也許是小說的電影筆法啟發了他,但是,
真正拍起來,卻是一個非常個人的理由,使得他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
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把四○年代的民國史──包括它的
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像拍紀錄片一樣寫實地紀錄下來。他非常自覺,這段民國
史,在香港只是看不見的邊緣,在大陸早已湮沒沉埋,在台灣,逐漸被去除、被遺
忘,被拋棄,如果他不做,這一段就可能永遠地沉沒。他在搶救一段他自己是其中
一部分的式微的歷史。
把張愛玲褪色的膠捲還原
「話劇團的部分在港大陸佑堂拍,你知道陸佑是什麼人嗎?」
他搖頭。
「你記得民國五十三年,有架飛機因為劫機在台中附近掉下來,死了五六十個人,
很多電影圈的重要人物,裡面有個人叫陸運濤?」
「當然知道,」李安說,「他是電懋電影的創立人,『星星月亮太陽』就是他的。
他那時先來花蓮,還有雷震跟趙雷,我那時九歲,還跟他們一起照相,印象很深
刻。」
「陸佑,就是陸運濤的父親。」
啊…他不說話了,可是我們可能都在想一樣的事情:歷史的許多蛛絲馬跡,看似互
不相關,卻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驀然浮現,彷彿它找到了你。張愛玲在一九三九
年拎著一支大皮箱來到港大校園,許地山是她的系主任。戰火開打時,她在陸佑堂
的臨時醫院裡作學生看護,外表清純的女學生心裡深藏著一個人性X光照相機,喀
擦喀擦拍下人世的荒蕪。二十幾歲的港大女生張愛玲,是否料到七十年後在陸佑
堂,有個李安試圖把她褪色的膠捲還原?
床戲演得那樣真實,那樣徹底,使我對兩位演員肅然起敬,但是,如果不是演員對
導演有極度的信任,這樣沒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李安是如何說服演員在這部
電影裡,激烈而直接的性,是必要的呢?
我相信它的必要。
張愛玲的這篇「不好看」的小說,之所以驚世駭俗,主要是因為小說中違反世俗的
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價值觀。一般的作者去處理女特工和漢奸的故事,難免要寫
女特工的壯烈和漢奸的可惡。張愛玲的女特工卻因為私情而害了國事,張愛玲的漢
奸,也不那麼明白地可惡,長得「蒼白清秀」,最貼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幾分可
憐:「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
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憐惜的神
氣。」
獵人與獵物角色很弔詭
更「嚴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動情,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
而是,性愛。「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
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
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於她純純的愛,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
美化,但是,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而產生情,而背叛大義,這,才是真正的離經
叛道,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
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
佔有。」就權力的掌控而言,易先生是「獵人」,王佳芝是「獵物」;就肉體的釋
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獵人」,易先生是「獵物」。
因為有如此濃烈的「色」,才會有危險而肅殺的「戒」。易先生把一枚「戒指」圈
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易先生施「戒」於王,還是王是易先生的「戒」,恐怕
是一個辯證關係、互為連環。「虎」和「倀」是什麼關係?「倀」和「娼」又是什
麼關係?在小說裡,性寫得隱晦,但是張愛玲彷彿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到女人
心裡的路通過陰道」,是一個寫在劇本旁邊的導演指示。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這
齣戲裡關鍵的地位,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其實都源自這裡。
性愛精準拿捏張力瀕斷裂
李安對性愛的拿捏,非常精準。頭一場床戲的暴虐或可被批評為缺乏創意,因為專
家會指出,這種性的暴虐在納粹電影裡常會出現,用來凸顯「權勢就是春藥」的主
題。但是在其後的床戲中,兩人身體之極盡纏繞交揉而神情之極盡控制緊繃,充分
呈現了兩人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易先生對戰事早有壞的預感,知道自己前途堪
虞。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燙的刀山上,命提在手裡。兩人的表情,有絕望的神色,性
愛,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贖也是最後一搏;加上一張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槍,
暗殺和刑求,陰雨綿綿,「色」與「戒」在這裡做最尖銳的抵觸對峙,李安把戲劇
的張力拉到接近斷裂邊緣。
張愛玲曾經深愛胡蘭成,胡蘭成曾經傷害張愛玲。張愛玲對於「漢奸」胡蘭成,有
多麼深的愛和恨?不敢說,但是在「色戒」裡,王佳芝身上有那麼多張愛玲的影
子,而易先生身上又無法不令人聯想胡蘭成。
「色戒」會讓張愛玲塗塗寫寫三十年,最後寫出來,又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
東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語焉不詳,太複雜的情感,太曖昧的態度,從四十
年代她剛出道就被指控為「漢奸文人」這段歷程來看,「色戒」可能真是隱藏著最
多張愛玲內心情感糾纏的一篇作品。
深度掌鏡窺見極致藝術
「色戒」,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寫鄭蘋如和丁默?的故事,實際上,那幽微暗色的
心理世界,那愛與恨、「獵人與獵物」、「虎與倀」的關係、那「終極的佔有」,
寫的哪裡是鄭蘋如和丁默?呢?李安說,他讓梁朝偉揣摩易先生角色時,是讓他把
丁默?、李士群、胡蘭成、戴笠四個人的特質揉合在一起的。湯唯演的,是王佳芝
和張愛玲的重疊。
性愛可以演出這樣一個藝術的深度,Bravo,李安。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09250051+96092505+0+145522+0,00.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