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星期四

改名(續)

看罷小妮的改名網誌,筆者有另一想法。

在1975年蔣介石逝世後,中華民國行政院隨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四十年後的今日,台灣政局變天,現在台灣教育部強行把中正紀念堂的「 大中至正 」 牌匾改為「 自由廣場 」, 中正紀念堂則改名為「民主紀念堂」。

這一座紀念堂原本目的是為了紀念一名獨裁者蔣介石所以興建而成。現在台灣市民已經脫離老蔣時代的獨裁恐佈統治,他們有自由意志決定自己的命運。如果他們認為不值得再用公帑為獨裁者紀念堂作出維修及管理,合理的做法就是拆掉它或改建為一些有用的建築物,例如學校、醫院等等。

為什麼要強行把它改為什麼「 自由廣場 」或「民主紀念堂」呢?請問獨裁者蔣介石曾經為民主自由做過什麼?他的人為災難就有一籮籮,228事件、花園口缺堤、長春圍城、戰後中國經濟大失調,發動國共內戰等等等等,過千萬名中國平民為他一人的錯誤而亡。請不要把民主自由之名和他扯上任何關係了。

其實這種改名行為在各國歷史中也曾出現的。例如俄羅斯聖彼得堡,他的名字在過去200年來是經過多次更改的,最後把這些獨裁者的惡名洗去,回復聖彼得堡的原名。以下是維基的節錄:

聖彼得堡於1703年由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建造,由該城的第一座建築物——扼守涅瓦河河口的聖彼得保羅要塞命名。城名直接譯自德文「Sankt Peterburg」。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出現反日耳曼情緒,沙皇政府遂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其後蘇聯成立,為紀念領導者列寧於十月革命時曾於該市發動革命,於1924年列寧逝世後,將市名改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經市民投票,恢復聖彼得堡的舊名。

2 則留言:

小妮音樂日誌 說...

賭徒 - 很有意義的文章.亦理解你的意思.

改道路和建築物的名字,其實對政治的穩定有很大影響. 若果皇后大道改為人民大道,我相信很多香港人會受不了.香港依然有很多人覺得英政府對香港的繁榮貢獻了很多,對英女皇沒多大反感.

因此改名是應該得到大部份人民同意才可以進行.

賭徒 說...

我今晚搭車時想,台灣有小部份人仍然眷戀老蔣時代,其實政府不應無視他們的訴求,一於將中正紀念堂設底價公開拍賣,連同維修管理權一同賣出去,如果市場有人肯買,咪賣哂畀佢,一來不會再徙納稅人的錢,二來又可以顧及小數人的情感。

無人買就拆左佢或改建用途,哈哈